香港,这座被誉为“东方之珠”的璀璨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元的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国际大都会跳动的脉搏,也能体味历史的沧桑变迁、领略深厚的传统文化。2022年7月,经过五年筹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油尖旺区西九文化区正式开幕。博物馆坐落于维多利亚港畔,以故宫标志性的金红配色结合现代几何结构,重塑传统美学;通过崭新的策展方式,从香港角度出发,结合环球视野,展出故宫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机构的珍藏,带来焕然一新的观展体验。截至2024年底,该馆已吸引逾250万人次参观。这座充分体现香港气质的博物馆,现已成为香港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必去的大湾区文化地标。

“作为从业将近40年的文物工作者,在我看来,现在国家对文化重视的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文博考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每到地方考察,也都会抽时间前往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纪念馆等。”近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立足‘连结的博物馆’这一独特定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文化强国’的战略。”

吴志华是一位资深的历史学家和博物馆专家,致力于香港历史和文化遗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香港特色文化机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以“连结的博物馆”为定位拓展文化影响力?如何在大湾区文化建设、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发挥作用?这是吴志华不断深入探索的问题。在接受《中国新闻发布》专访时,他分享了自己的思想理念和实践经验。

中国新闻发布:在香港文化坐标体系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战略定位的独特性、标志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志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版图中的“超级连结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2022年开馆以来,以“连结的博物馆”为核心定位,不仅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载体,更通过跨地域协作、跨文化对话和跨世代传承,推动大湾区与世界在文化领域的深度互动。其使命与实践,既呼应了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战略定位,也为大湾区的文化融合与全球文明互鉴提供了独特样本。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诞生,源于香港市民对故宫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国家推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的战略需求。它既是对故宫文化的现代化诠释,又是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优势的集中体现。其建筑设计融合紫禁城中轴线理念与香港垂直都市美学,展厅布局以递进式空间唤起对故宫的联想,传承传统之余亦彰显国际气质。这种“古今对话”的设计哲学,正是大湾区文化融合的缩影——扎根中华文明,拥抱全球视野。

中国新闻发布: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发挥作用?

吴志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主要从三个方面助力大湾区文化建设。第一,资源共享与文化协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积极与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内地机构合作,策划如“凝视三星堆”等大型展览,吸引超半数观众专程从大湾区乘高铁赴港观展。这种区域联动打破地理界限,推动大湾区博物馆形成“展览共策、资源互补”的协同网络。第二,青年人才培养与人文纽带建设。通过“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和“香港故宫学生文化大使”项目,博物馆促进京港及湾区青年共同参与文物修复、策展实践,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认同的新一代文博人才。这类计划不仅强化了湾区青年的文化归属感,更构建起大湾区“人文共同体”的基石。第三,文旅融合与区域经济赋能。作为收费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截至2024年吸引了逾250万人次参观,其成功运营模式为大湾区其他文化机构探索市场化路径提供了参考。同时,博物馆与西九文化区联动,打造“文化+旅游”生态圈,刺激香港文化消费,使区域经济活力得到提升。

中国新闻发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为主要展览内容,承载着促进香港同胞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心灵认同的重要功能。作为植根香港的文化平台,博物馆如何融入香港本地特色,使展览更具在地化和共鸣感?

吴志华:博物馆以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突破传统展陈模式,以现代叙事重构传统文化。例如,“紫禁一日”展览通过乾隆帝日常生活的场景化呈现,将宫廷礼仪与香港市民熟悉的家庭价值观连结;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书法互动,以虚拟现实技术复现圆明园盛景,使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历史。

通过粤语导览、陶艺工作坊及《细说文物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册》等教材开发,博物馆将故宫文化融入本地教育体系,覆盖超12万学生群体。打造“故宫学堂”,使其成为全港最大的博物馆教育空间,通过数字技术推广书画艺术,让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社区。

中国新闻发布:作为国际级文化机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积极推动跨文化对话,与全球重要文化机构保持紧密合作?有哪些成功案例可以分享?

吴志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三方面着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第一,以国际特展促文明对话。博物馆每年策划欧非洲主题展览,例如2024年举办的呈现18世纪中法服饰互鉴的“法国百年时尚”特展,以及2025年计划推出的伊斯兰文化艺术展等,旨在打破“西方中心”叙事,拓宽观众视野。尤其是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与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联合主办的“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特展,通过近150件文物呈现十七、十八世纪中欧文明互动,成为跨文化对话的典范。第二,构建全球合作网络。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等7国机构签署协议,建立“文明交织”展览框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数字敦煌”等项目通过线上资源共享,将大湾区文化影响力辐射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三,发挥香港“中转站”优势。利用香港国际化语言环境与有效的制度保障,结合内地文物资源与香港策展理念,例如将梦蝶轩金器展引入首都博物馆,实现“双向输出”。这种“内联外通”的模式,使香港成为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战略支点。

中国新闻发布:您能否谈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未来规划?

吴志华:未来我馆将聚焦三个方向:一是深化湾区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通行证”计划,整合区域文博资源,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二是拓展非西方叙事。引入更多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文化项目,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多元文明对话网络。三是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探索元宇宙展览、区块链数字藏品等新模式,让传统文化以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触达全球受众。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存在,印证了文化连结的力量。通过“以古连今、以港连内、以中连外”的三重连结,这座博物馆正以香港独特的国际基因,书写着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故事,也为全球博物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中国方案。